美丽富饶的黔东南属于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峰峦起伏,江河纵横,山清水秀,景象万千。这里,居住着全国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这里,有着中国最大的苗寨和中国最大的侗寨。这里山高谷深,森林茂密。过去,因为交通闭塞,很少有外人涉足,因而保存了完好的原始生态和民族文化:原始森林莽莽苍苍,珍禽异兽自由出没;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尚存,苗村侗寨有如一幅幅古朴的图画镶嵌在青山绿水中,走进这里,你会感到不仅是空间在转移,而是时光在倒流。这里,有美丽的苗侗少女以醇厚的米酒和动人的歌声;这里,有洒脱租犷的苗侗小伙子吹起芦笙盛待嘉宾。黔东南共有民族节日三百多个,每逢节日,人们身着重彩密锈的花衣,披戴各式各样的银饰,唱山歌、飞歌、情歌、大歌、跳芦苼舞、铜鼓舞、木鼓舞、板凳舞、吹芦苼、弹牛腿琴等等,叫人眼花缭乱。再加上拦路酒、拦寨洒、拦门酒等别具风格的接待礼仪和古朴典雅的苗家吊脚楼、侗寨鼓楼、风雨桥,身在其中,处处令人心醉神迷,被称为“一部活的民族艺术大词典”。
主要景区:
凯里——香炉山、鱼洞溶洞、南花苗寨、季刀苗寨;
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郎德上寨、“铜鼓发源地”掌坳苗寨、乌东苗寨、排卡苗寨、响水岩景区、高岩大峡谷、“水上粮仓”新桥村;
榕江——古榕群、宰荡侗寨、三宝侗寨、大利侗寨、朗洞苗寨、月亮山、空申苗寨、摆贝苗寨、七十二寨侗乡景区、龙塘奇观景区、十里百瀑景区;
从江——岜沙苗寨、小黄侗寨、加榜梯田、占里侗寨、高增侗寨、增冲鼓楼、巨洞侗寨、银潭侗寨;
黎平——天生桥、肇兴侗寨、堂安梯田、黎平会址、地坪风雨桥;
丹寨——“中国鸟笼之乡”卡拉村、“锦鸡文化之乡”麻鸟村、“古法造纸”石桥村,宁航蜡染作坊、高要梯田、龙泉山;
锦屏——隆里古城、飞山阁、龙大道烈士故居、青山界、三板溪;
天柱——三门塘侗寨、金凤山寺、石柱岩;
三穗——寨头苗寨、贵洞溶洞、圣德山、永灵山、圭务;
剑河——剑河温泉、十里长滩、小广侗寨、寒武纪化石博物馆、仰阿沙风景区;
台江——施洞苗寨、反排苗寨、南宫森林公园、翁密河漂流、红阳万亩草场;
黄平——重安江三朝桥、飞云崖、野洞河漂流、浪洞温泉;
施秉——云台山、杉木河漂流、上舞阳、下舞阳、黑冲景区;
镇远——青龙洞、铁溪风景区、舞阳河、报京侗寨、高过河自然风景区;
岑巩——龙鳌河景区、马家寨景区、平庄万佛长廊溶洞、中木召古庄园遗址、注溪衙院田氏古建筑、陈圆圆墓、龙鳌河风光;
麻江——下司古镇、下司镇铜鼓村、中国皮划艇协会贵州下司激流回旋训练基地、清水江省级风景名胜区。
贵州黔东南,被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的全球“反璞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胜地之一、被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列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镇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称“荆蛮”。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
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十一月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为镇远之名的开始。
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改沿边溪洞招讨司为总管府,至正二年(公元1365年)为府。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改为州,永乐十一年(公元1412年)为镇远府,正统三年(1438年)五月革镇远州,弘治十一年(公元1446年)置镇远县,隶镇远府,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改镇远卫。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将卫并入县。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省县,以其地为府直辖,1913年恢复置县。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史书云: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因地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据之非常重要,故名。据《贵州通志》392页载:“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年),十一月。宋诏: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吕逢年晋一秩。”镇远之名始于此。-
镇远是座历史悠久的苗乡古城。西汉时属武陵郡。汉高祖五年始设沅阳县。隋、唐置梓姜县。宋高祖绍兴元年置镇远州。元世祖至元十八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司,后改为军民总管府。明洪武五年改置镇远州,隶属湖广。永乐十一年置镇远府,隶属贵州。清袭明制。民国初,置镇远道。
1949年11月8日镇远解放,为镇远专员公署驻地。
1956年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为自治州首府。
1958年州府迁往凯里,改镇远为县。
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贵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霭翠,派人献牛羊、粮米、毡等物,迎王师于镇远。正德三年,理学家王阳明由贵州书院奉诏调任江西庐陵,赴任时取道镇远,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出洞庭。清代缅甸大使直也托纪卸任回国时也是途经镇远。这里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明弘治初年,镇远太守周瑛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之说。《苗疆闻见录》上也有“欲据滇楚,必占镇远”的论述在中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不惜以三个回目的篇章,较翔实生动地描写了汤总兵与苗族首领别庄燕在镇远的攻进退和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叱咤风云、虎门扬威的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他在《镇远道中》一诗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描述:“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
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地处入黔要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仅镇远古城就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