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企业培训
  • 主题团建
  • 热点专题
  • 培训基地
  • 案例展示
  • 下载中心
    新闻中心   ||  首页 - 近期动态
  • ·  近期动态
  • ·  公司新闻
  • ·  培训动态
  • ·  培训资讯
  • 甘肃有哪些红色教育基地?
    发布时间:2022.05.12    浏览:
    好多朋友来电咨询甘肃有哪些红色教育基地,我公司又有哪些红色主题团建项目及线路等等,今天,兰州博纳众诚团建公司就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甘肃部分有名的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内容如下:

    1、哈达铺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哈达铺,是当年蜀喉王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集镇。1935年 9月18日,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越岷山,过施窝、大草滩,于20日到达宕昌哈达铺。红一方面军约14000多人,在这里休整了两天。毛泽东主席当时住在"义和昌"药店后面的瓦房里,并在这里召开了党中央负责人会议,根据全国的斗争形势,作出了向陕北进发的决策。为从组织上保证这一伟大决策的实现,就地整编了部队,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支队(陕甘支队),下设3个纵队。支队政委由毛泽东兼任,支队司令员彭德怀。并在哈达铺关帝庙院内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就部队整编、挺进陕北等问题。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然后从哈达铺出发,粉碎敌人的追击,于9月20日占领榜罗镇。当年毛泽东在哈达铺的住地。已辟为纪念馆。周恩来住所及红军司令部--城门桥南侧的"同善社",现为文物的陈列保存之地。哈达铺是红军北上的里程碑,万里长征即将胜利完成的转折点,它将以特殊的地位名载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2、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于9月12日,到达腊子口。甘肃国民党沿朱李沟口、腊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带分点布设了数道防线。尤以腊子口为其防守重点,在桥头和两侧山腰均构筑了碉堡,并在山坡上修筑大量防御工事和军需仓库,敌人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后侧有从四川跟来的刘文辉的川边军侧翼,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四面合围的危险。毛主席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通道。红军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迂回包剿的战术,经过两天的激烈的浴血战斗,英勇善战的红军出奇制胜,击溃甘肃省军阀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早已部署好的守军,于9月17日凌晨全面攻克腊子口天险,使国民党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


    3、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血战高台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九军和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奉命西渡黄河作战,11月,过河部队称西路军。1937年元旦拂晓,西路军红五军在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领下,英勇奋战,一举攻占高台,俘高台伪县长以下1400余人。在董振堂领导下,建立了高台人民政府,组织起了有一个团兵力的抗日义勇军,接收改编人员近千名。1月12日,敌马步芳、马步青集中2万人围攻高台。在6倍于己的敌人面前,董振堂动员全城军民积极组织抵抗。红五军指战员,浴血奋战,英勇抗击。由于高台敌我力量悬殊,战斗至1月20日,全城部队弹尽粮绝,除个别人员突围外,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参谋长刘培基以下380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据高台战役中红五军的幸存者、老红军、老将军孙毅讲:在战斗的最后时刻,董振堂已身负重伤,为了不当俘虏,他命令警卫员开枪打死他,警卫员死也不肯,他便掏出手枪自杀了。他的头颅被敌人割下来,先是挂在城头上示众,后来又送到蒋介石那儿。剩下的同志被敌人集体屠杀了,最小的才9岁。噩耗传来,红军广大将士深为悲痛。同年,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宝塔山下,为董振堂等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4、南梁革命纪念馆


    南梁因南梁堡而得名,南梁堡是清末民众为御匪而筑的土堡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南梁革命纪念馆开展游击活动并在此建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是1934年11年至1935年4月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驻地。为纪念这段革命历史,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许多革命先辈的关怀下,1985年,南梁革命纪念馆开始筹建,于1986年11月7日落成。纪念馆占地33.12亩,建筑面积2281平方米。整个建筑气势宏伟,肃穆庄严。


    5、会宁会师楼


    会宁红军会师楼 在会宁县城。旧会宁城城垣已不完整,现仅存城西门(西津门)及南北城墙各47米。西津门建于城门底座上,有城楼两层,为清代所建。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主力胜利会师于此,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至此胜利结束。会宁城楼因此被称为会师楼。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北与靖远县接壤,南与通渭县毗邻,西连定西、榆中县,东靠静宁县和宁夏的西吉、海原县,历代为兵家重地。会宁古城,城辟四门,东为"东胜门",西为"西津门",南为"通宁门",北为"安静门"。城郭形如凤凰展翅,故有"凤城"之称。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长征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会师楼"。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塔内还悬有甘肃楹联学会会长安维翰撰写的对联:"会一二四方面红军,忆井岗举旗,遵义筹策,大渡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 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城,穿韩砭,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肴犒师。”会宁县大墩梁和慢牛坡还修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


    6、古浪县八步沙林场


    在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脚下的古浪县八步沙,曾经有一片风沙肆虐的沙漠,它侵蚀村庄,填埋农田,然而经过当地六个家庭三代治沙人30多年的不懈努力,硬是将这片移动的黄色沙漠变成了绿色家园。这一切都是怎样实现的呢?如今的八步沙,绿树成荫,生机盎然,很难让人想到三十年前还是沙丘移动、风沙漫漫的大沙漠,而这里发生的改变,都要归功于当年的治沙六老汉。这里埋葬的是石满老汉,他是六老汉中的老三,曾经的全国治沙劳动模范。这里离他们家祖坟很远,却离八步沙的树很近。
      1981年春天,古浪县土门镇的六位村民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源,不甘心屈服于沙进人退的场景,决心以联户承包的方式进驻八步沙,在沙漠上开始植树种草。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一干就是十年。八步沙慢慢变绿了,但六老汉的头发也白了。1991年、1992年,贺发林、石满因为劳累和肝病相继离世。十几年后,郭朝明、罗元奎也离开人世。六老汉只剩下了程海、张润源两人,但他们也都有80岁左右了,而7.5万亩八步沙才治了一半,怎么办?六老汉的后代们开始接过这个重担。在郭老汉的儿子郭万刚的带领下,贺老汉的儿子贺钟祥、石老汉的儿子石银山、罗老汉的儿子罗兴全、程老汉的儿子程生学、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先后加入进来,他们成了八步沙的第二代治沙人。现在,八步沙迎来了更加年轻的一代人。他叫郭玺,是郭老汉的孙子,郭万刚的侄子,他和八步沙其他的年轻人一起成为了第三代治沙人。 


    7、两当兵变纪念馆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甘陕川交界的秦岭山区。1932年,由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甘肃领导发动的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两当兵变”就发生在这里。1929年起,中共陕西省委派人到杨虎城部陕西骑兵第三旅二团二营开展兵运工作。1930年4月,经陕西省委同意,该营建立了党委,习仲勋任书记。1932年3月,营党委准备利用该营即将从驻扎地凤县、两当县出发前往徽县换防之机发动起义。起义地点确定在两当县城,起义后部队前往旬邑县与刘志丹率领的革命武装会合。1932年4月2日零时,在两当县城起义官兵击毙顽抗的敌对分子,解除了敌对势力的武装。习仲勋等起义领导人在兵变旧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战斗。参加起义的200多名士兵在习仲勋等人的领导下,沿两当河北上,于3日到达两当的太阳寺,部队在此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两当兵变”如同惊天霹雳,唤醒了-下的甘肃人民,鼓舞了革命斗志,拉开了甘肃革命斗争的帷幕,为陇南乃至甘肃地下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多年来,两当兵变纪念馆围绕红军长征在两当的革命历史,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中小学生经常组织参观学习,瞻仰革命烈士遗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红色旅游成为两当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更多红色教育基地及党建培训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请来电咨询。


     
    兰州博纳众诚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